Cover image for 絲路新史 : 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
絲路新史 : 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
Title:
絲路新史 : 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

Silk Road. 中文

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

歷史選書 ;
Author:
韓森 (Hansen, Valerie, 1958-) 著
ISBN:
9789863442554
Uniform Title:
Silk Road. 中文
Edition:
初版
Publication Information:
臺北市 : 麥田出版 : 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 2015[民104]二刷
Physical Description:
374面, 圖版[16]面 : 部分彩圖, 部分彩色地圖 ; 21公分
Series:
歷史選書 ; 61
General Note:
譯自: The Silk Road : a new history (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c2012)
Abstract:
本書根據絲綢之路上七個地點(六處在中國西北地區,一處在撒馬爾罕外圍)考古發掘的文書和文物,寫成一部關於絲綢之路的新史.本書見解處處挑戰傳統觀點,解讀近百年絲路沿線綠洲出土文物與文書,衝擊人們過去對"絲路"歷史的錯誤觀點與想像.例如:絲路不是從長安一路通往羅馬的一條商路,而是由多個短程路線斷續組成;漢帝國和羅馬帝國(大秦)從未發生直接貿易(考古出土最早的羅馬硬幣屬於拜占庭帝國);絲綢更常被當成貨幣而不是商品;對絲路居民而言紙張比絲綢更為珍貴;絲路城鎮市集上販售的更多是當地產品,而非舶來品;絲路的主要旅人不是商人,而是受地方戰火波及而流離失所的難民與使節團.(在尼亞發現的近千件西元三,四世紀佉盧文書中僅一件提及"商人");絲路貿易的常態是綠洲居民短程,以物易物的小規模貿易...作者撰寫本書時特別重視這條道路上交易最為頻繁的商品之一:回收再利用的紙張,以及文書的書寫,保存及其攜帶的祕密.這些文書以絲路上多元文化的多種語言寫成,如古漢文,梵文,粟特文,佉盧文等,其中許多是只有少數學者能理解的死語言.通過這些紙張,考古學家閱讀著有關布匹價格,財產糾紛,醫藥處方以及一千年前某市集中關於一個女奴價格的記載.這些文書提供難得的機會能洞悉絲路上一般人的生活圖景,並且有機會識別出事件的主要參與者,交易的主要貨品,沙漠旅隊的大致規模,以及貿易對這些地方的影響.絲路上更有趣且更頻繁發生的是文化,宗教信仰和技術上的交流,比起過去以為的貿易之路,其歷史重要性有過之而無不及.其中敦煌石窟更是絲路社群維持近千年的宗教寬容特質的體現,藏經洞就像一個時空膠囊,佛教僧人似乎是有意識地保存用梵文,于闐文,吐蕃文,回鶻文和粟特文書寫的摩尼教,祅教,基督教,猶太教與佛教諸文本,確保這些珍貴歷史不受伊斯蘭侵略者的破壞
Geographic Term:

Field 805:
npmlib 676.02 857 cyw hcc 10511453

npmlib 南院 676.02 857 stc 10920346
Holds: Copies: